内蒙古自治区国资委副主任及永乾表示,实行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将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事业单位转制形成的企业和新组建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本,以及各级政府历年投资各类企业形成的国有权益纳入统一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记者徐庆松)记者30日从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为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国家标准委将加快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的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
相较于2014年年中时“统筹稳bbin视讯真人登录应用、调结构、促改革”的要求,此次政治局会议对上述三项核心任务的表述发生了明显改变,会议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试验基地落户新疆昌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在深入实施,需要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能够充分激发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对高校如何厚培创新创业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源源不断输送人才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电子技术以及随后兴起的微电子技术,尤其是2010年以来移动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交叉渗透、bbin视讯真人登录应用融合,把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呈现两大趋势:一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关联技术融合发展,正不断产生新的交叉领域;二是信息技术向其他行业全面渗透,尤其是与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正在颠覆传统行业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这样,在“互联网+”时代,依靠个人智慧进行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具备了更多可能,而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很多行业打开了大门。“互联网+”的“+”意味着跨界,就是鼓励跨界创新创业、交叉创新创业。只有抓住跨界创新创业这个关键,才能看到交叉边缘上的无限风光,才能把互联网技术发展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融合起来,使“互联网+”成为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基本具备了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硬件条件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当务之急是如何引导高校尤其是行业高校把主要精力用在与地方经济相结合上,释放人的活力,激发人的创造力。我国高校中超过一半是行业高校,如果一所行业高校带动一个行业中的一个主流方向和一批主打产品升级发展,那么,整个中国的创新能力就会大幅度提高。可以说,“互联网+”把高校推到了创新创业前台,为高校提供了创新创业“新引擎”。把“新引擎”发动起来,当前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主动面向行业和区域经济主战场,构建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链。一般而言,一所行业高校在一个行业中具有相对完整的创新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高校将科研方向的重点转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上,使实验室里的成果成为现实生产力。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要打开大门“接地气”,真正将相关领域的综合优势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去,在交叉中找机遇、在渗透中找方向、在融合中找突破。在这一过程中,高校与地方、产业和行业同向前进、协同发展,将有利于构建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链,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加强“专门教育”“泛化教育”,培养“泛信息化”创新创业人才。“互联网+”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提供了新载体。大力倡导创新创业,并不是鼓励人人都去开公司,但可以通过创新创业实践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创新体验、创业历练,使其具备基本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高校需要着力培养的并不是学生的某种狭义的创新创业能力,而是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和学科底蕴,这需要依靠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来完成。因此,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既需要“专门教育”,也需要“泛化教育”。进入信息社会,高校只有探索培养“泛信息化人才”,才能使学生有能力将互联网创新成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1+1+1”的创新创业组织育成模式。相对于传统自上而下的高校科研组织方式,大学生创新创业应探索新的模式。可以让三五个以上的学生经过碰撞、交流提出创新创业的思想和理念,再让青年导师加入团队进行引导,最后引入国家级科技平台或科研大团队的软硬件资源作为支撑,形成“1+1+1”的创新创业组织育成模式,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这种模式也有利于将高校的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李言荣)
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低碳试点示范取得显著进展。我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将大幅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更加完备,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逐步形成。我国在国际谈判中的核心关切和正当权益得到切实维护,积极建设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